社民連主席吳文遠因洩露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馮程淑儀被廉署調查,被廉署拘捕及告上法庭。
吳文遠主要被控3罪,都是涉及《防止賄賂條例》第30條(1)(b)披露受調查人身份等資料的罪行。控罪指他在2016年4月5日至5月14日,透過facebook、香港電台、twitter、Instagram 等向公眾或部分公眾,披露程淑儀是廉署調查目標及該項調查的細節,即他正以投訴人身分向廉署作出一份證人供詞。
法律界人士話,《防止賄賂條例》第30條禁止任何人士向外披露受調查人士身份,如此立法主要有兩個目標。一是要保障廉署調查工作不受干擾,因如調查消息向外洩漏,可能令被告逃走或毀滅證據。另一目的是要保障受調查人士的名譽,不能讓他們無辜受損,此因若有人投訴了某人而又向外披露某人正受調查,若最終那人不被廉署控告,那人的名譽可能已遭嚴重傷害,因此法例嚴禁披露受查人士。
近年政治矛盾日趨尖銳,特別是泛民到廉署投訴,仿如已變成一個政治動作,並不時一邊投訴又一邊向外爆料。廉署今次加強執行禁止披露受查人條款,相信是要維護受查人獲得公正對待,除了吳文遠,還有幾個泛民人士做過類似事情,若廉署未來決定不起訴受查人士,就可能會告這些爆料者,佢地可以話有得震、無得瞓。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接受報章專訪,指本港仍然面對外部勢力抹黑和制裁、潛逃者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本土恐怖主義及軟對抗四大威脅。在談及「軟對抗」時,鄧炳強點名指考評局前歷史科科目經理、《教育刺針》創辦人楊穎宇、時事評論員蕭若元,及被國安通緝的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作出挑撥和分化。
鄧炳強指,軟對抗者利用看似與國家安全無關的議題分化社會,企圖令市民憎恨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例如近期某中學學生在內地參加交流活動期間輕生後,楊穎宇就作出挑撥,誣蔑事件是國家逼香港學生前往內地交流而導致。
鄧並指出,楊於2020年在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擬定了一條涉及日本侵華的題目,明顯是反中、辱華、媚日,本質是企圖危害國家安全,「他已經『走佬』去了英國,利用不同機會進行煽動。」
翻查資料,有關試題為「『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當時教育局曾批評試題「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考評局其後決定取消有關試題。
楊穎宇2021年1月聲稱「受巨大政治壓力辭職」,質疑有人因政治需要曲解題目。考評局其後發聲明反駁,強調從沒施壓或指示楊請辭。
楊辭職後,轉去《蘋果日報》開頻道介紹香港史,《蘋果》執笠後舉家離港前往英國,當時佢接受《立場新聞》採訪,形容「走得很急」、「好似著草咁」,抵埗後才通知母親。
被通緝的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和時事評論員蕭若元同樣被鄧炳強點名。鄧指出,兩人均以同樣方式進行分化。
高人話,「軟對抗」每日都在發生,尤其係一眾走佬外國的KOL,自恃身處海外,就成為搞「軟對抗」、煽動分化的主攻手。正如鄧局長提醒,市民要慎思明辨甚麼是真實情況,甚麼是別人煽動。